首页ManBetX体育: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务信息 > 行业焦点 >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十五”以来驶入快车道

时间:2008-11-14 09:32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点击:
日期:2008-11-13 作者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畜牧业在青海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五”以来,青海省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生产正面临巨大挑战。2006年牧区六州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1402.51万羊单位,而实际存栏草食畜达2896.74万羊单位,超载1494.23万羊单位,超载率为51.58%,牧区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此,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遏制草地退化,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为恢复草地生态功能,“十五”以来,青海省根据《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先后启动实施了12个县的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11个县(场)的草原围栏、全省天然草地退牧还草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生态畜牧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

  从2000年到2006年,青海省累计改良草场8409.37万亩、防治鼠害11950.05万亩、人工种草14.69万亩,推进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发展,由放牧养畜向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发展,并从2004年开始在青南实施减畜项目,累计减畜219.12万羊单位,对于恢复草原植被,促进生态平衡和畜牧业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确保“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和减畜工程顺利实施,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不以GDP考核青南地区干部”的决定,集中精力抓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项目实施,现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平均亩产鲜草达到298.13公斤,比对照组增产70.94公斤,平均植被盖度和平均高度分别比工程实施前提高了23.20%和32.60%。为不因青南减畜给全省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效益下降,在环湖地区加大了种草养畜力度,户均种草达5亩左右,畜均贮备饲草料25公斤,增强了畜牧业发展能力。东部地区利用作物秸秆和退耕还草资源,大规模开展牲畜贩运育肥,实现了牧繁农育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在牧区畜牧业生产受到资源限制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的战略部署,在抓好“西繁东育”工程的同时,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自繁自育生产,使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2006年农区肉类总产占全省总产的49.75%,与2001年相比,产量增长51.33%,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青海省这一时期增长最快的地区,对于确保全省实现畜牧业增收目标奠定了基础。

  针对藏羊、牦牛退化比较严重的现实,近几年,青海省先后建立了祁连、天峻等藏羊本品种选育区,开展藏羊选育提高工作,在牧区大力推广牦牛复壮工程,年复壮牦牛15万头以上。在环湖和农区大力开展绵羊、奶牛、肉牛、肉羊、猪种改良工作,使良种羊、奶牛、肉牛品质不断提高,猪、鸡的良种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对于确保减畜不减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将疫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预计到2012年,青海省基本形成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和对污染物有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农区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雏型,使全省草地生态恶化的势头基本得到遏止,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草食畜母畜比、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55%、39%和33%以上,成幼畜损亡率控制在2%以内。肉类总产达到32万吨、奶类总产达到30万吨。牛羊肉、牛奶等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农牧民人均牧业收入年均递增7%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