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ManBetX体育: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务信息 > 行业焦点 >

中美海洋生物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成果颇丰

时间:2010-01-11 10:29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作者: 点击:

本网讯  30年来,海洋科技合作一直是中美海洋领域合作的重点。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在 《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议定书》确定的合作框架下,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调查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的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协调工作组是《中美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议定书》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立于1994年,其宗旨是建立一个促进双方在海洋生物资源领域有效合作机制,加强和扩大双方在海洋和渔业领域的合作,选择并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合作项目。中美海洋生物资源的合作领域包括:对虾、贝类、鱼类、藻类、渔业信息等领域的合作研究以及水产养殖教育交流等。

  一、对虾研究方面:中美双方在对虾病毒病原学与中国对虾无特定病原种群的选育等科研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成功地选育出了无特定病原(SPF)中国对虾群体;先后就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基因克隆、核酸探针研制、病毒致病性、感染过程、WSSV感染对虾的鳃细胞cDNA文库、各种对虾病毒(WSSVHPVYHVIHHNVTSV等)的快速检测、对虾病害材料交流、对虾病毒学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开展了合作,有力促进了双方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为病毒性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另外在凡纳对虾三倍体的诱导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在凡纳对虾抗病基因的筛选和鉴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二、贝类研究方面:双方专家开展了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利用流式细胞仪快速测定栉孔扇贝血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利用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环境胁迫因子对栉孔扇贝免疫功能的影响;开展了渤海湾有明巨牡蛎的自然栖息区生态调查,并对牡蛎样品进行遗传分析;开展了海湾扇贝遗传选育和遗传标记筛选,建立了系列自交系、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通过自交和杂交研究了壳色的遗传规律,采用AFLP遗传标记研究了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同时启动扇贝的基因组学研究。另外双方还就扇贝多肽的合作研究进行了交流。

  三、鱼类研究方面:双方专家就鲻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完成了鲻鱼繁殖课题并建立了鲻鱼人工育苗技术体系;调查了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基本查明了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的水文、水质、污染物等关键生态环境因子基本情况,以及季节动态变动规律。首次采用新型的Pop-up卫星数据回收标志,开展了中华鲟标志放流,通过标志回捕及数据回收,第一次直接获得了幼鱼入海后活动和分布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开展了海洋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在牙鲆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合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四、藻类研究方面:开展了海藻鱼类综合循环养殖系统研究,建立了条斑紫菜自由壳孢子囊枝育苗技术、海藻发育控制原理和技术、筛选出了紫菜和浒苔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并建立了紫菜和浒苔遗传转化表达系统和条斑紫菜孢子体基因文库;在中美当地紫菜细胞学及生理生态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五、有害藻华研究方面:双方多次开展学术交流,探讨赤潮毒素的监测方法、常规监测与预警及水产品食用安全等;开展了麻痹性贝毒(PSP)、神经性贝毒(NSP)和失忆性贝毒(ASP)的受体试验检测技术的培训活动;开展海藻光合作用关键性酶—Rubisco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建立了海藻DNARNA提取方法,为开展赤潮分子预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桡足类对赤潮藻的摄食,阐明海洋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摄食机制及其对赤潮藻的调控作用,联合开展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青岛近海浮游桡足类摄食浮游植物(包括赤潮藻)的研究。

  六、水产养殖教育方面:双方定期开展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培训交流。

  七、渔业信息交流方面:双方合作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网站建立了中国渔业信息网页;开展了RSGIS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合作,并在中国合作建立了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