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的外出农村劳动力遭遇招工难,此时知识和技能价值凸显。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也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源。而发达国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英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英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院教育文凭在地位上有对等的关系。据了解,英国包括贸易、服务、工程、建筑、制造业等在内的11种大的行业(约占全国工作岗位的90%),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英国教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英国提供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时间安排活、课程设置宽、学生来源广、实习场所全、教学质量高等特点。在英国,几乎所有主要的城镇都有继续教育学院。这些继续教育学院主要为当地的成年人和16岁以上的青年人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在英国,大多数继续教育学院和企业界、用人单位、当地社区组织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国还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度。每个行业的学徒培训计划由NTO制定,培训方式是在工作场所,由师傅指导。现代学徒结业后,可结合工作继续学习高等教育课程。 当然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与英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制定了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密切相关。 美国在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几十年来,美国政府颁布了数十部法案,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美国在高中就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1999年,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曾选定最流行的6大行业中28种不需要学士以上学位的典型专业进行调查,有91%的高中毕业生取得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学分。 除了公立职业学校外,美国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此外,全美国有农民俱乐部5万多个,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各种专业技术,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在财政支持方面,美国的财政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预算制度,而且州政府逐渐成为了第一投资主体。美国对公立义务教育不分城市和农村均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 德国“双元制”教育最成功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而得名。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 职业教育在德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学生初中毕业后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包括企业及其他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培训)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既可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劳动力的转移是缓解农业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在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方面,政府要转变职能,提供政策、服务和构建教育培训的机制和平台;建立并不断创新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投入的教育培训机制;落实培训参与方的责任,构建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长效培训机制;整合现有的培训教育资源,发挥其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加强法制建设,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实行职业资格考试,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因地制宜,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构建服务的平台,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admin) |